布面甲是一种以布为面里,中间缀铁甲片,表面钉甲钉的甲胄,其重量有二十到四十斤之多。明代布面甲是从元代继承而来的,到明代中后期,这种甲胄逐渐取代厚重的传统铠甲,成为了大明甲胄中的中流砥柱。明代装备布面甲的主要是重装步兵。
布面甲为什么会在明代变得流行?究其原因有二:一方面,明代边军主要是在寒冷的西北和辽东的北方战场作战,将甲片安装到布衣内层更能达到保暖和防止甲胄生锈的效果。
另一方面,一般传统的铠甲在制作工艺方面非常繁琐,对人力、财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,而布面甲的制作成本却十分便宜,虽说其防护性能确实不如之前的传统甲胄,但是其性价比却非常之高,所以流行起来便成了顺理成章之事。
铁帽的帽体以织物或皮革制成,上面钉缀铁甲片,甲片表面缀有钉泡。帽体与顿项是连为一体的,帽顶有缨饰。
布面甲沿袭了元代形制,使用布帛作为表里,外面钉有甲泡,要害部位内缀铁甲片,棉布做衬,不过明代布面甲没有元代布面甲形制中的前裆和两侧的护腋。
保护足部的卫足正式见于记载是在明代,一种是用铁网制成的甲靴,另一种如辽金时期的护甲。
甲靴大部分为短筒靴,有用皮革制的,也有用缎制的。颜色有黄、黑二色,缎面靴有棕、紫黑、黑等色,靴面有时还用红、蓝、白、黑等色材料缘边、镶拼。
护甲以皮或厚毡裹于胫部,或连接在胫甲上,用带在踝骨处束紧,伸出的部分覆盖住脚的背面。护甲也可能用铁网制作,或在皮衬上钉缀甲片制成。
明代的下级武士一般只能穿履,而不能穿靴。穿履时腿上要裹行缠。靴和履一般都是薄底、翘尖,少数为平、圆头。